“瓜子,無疑是太陽和向日葵的愛情結晶,唇齒與手指的默契配合,讓這溫暖熱情的果仁瞬間迸出又隨即粉碎,只留下質(zhì)樸的香氣和空虛的果殼……” 最近,隨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食材、饋贈、味道、鄉(xiāng)愁,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這些關鍵詞開始深入人心,一種仿照《舌尖》解說詞的“舌尖體”文字在網(wǎng)上悄然走紅。 1、有調(diào)侃瑣碎生活的:“在距離家鄉(xiāng)數(shù)千公里的北京,四川保姆小張今天起得特別早。連日來她注意到附近的早點攤子的老板換成了一個山東的小伙子。油條,中國人最熱愛的早點之一,據(jù)傳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寡淡的小麥粉與濃烈的熱油碰撞,平凡的食材造就非凡的味道,配上一碗現(xiàn)磨豆?jié){,就是帶給人們一天活力的完美早餐?!?BR> 2、有描述家常美食的:“疙瘩湯,把西紅柿切碎下鍋翻炒,化為濃郁鮮香的番茄汁,普通的面粉加水輕輕一攪,變成雪粒一樣細膩潔白的小疙瘩,與紅番茄、綠蔥段、黃蛋花默契配合,造就了軟糯鮮香的非凡味道,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充分補充家人所需。在工作的匆匆腳步之余,這一碗代代心傳的疙瘩湯,恐怕是最普通又最美好的家常滋味。” 3、有追憶親情的:“和平又瞞著志國偷偷給她媽拉去50斤過冬大白菜。無論腳步走多遠,只有童年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tǒng),一頭鎖定了半生操持的賈家,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娘家。有酸爽香脆的腌酸菜做伴,再寡淡的冬日也不會湮滅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豪情,也成為全球和氏宗親對于祖先的共同味覺記憶。” 4、有普及歷史小知識的:“在中國飲食史上,兩宋是一個歷史轉(zhuǎn)折期。良種水稻的引進、農(nóng)田的開發(fā)、精心的育種,以及深耕細作技術的推廣,讓人們從大自然獲得了更豐厚的饋贈,平民的飲食習慣從二餐制演變成三餐制?!?BR> 5、股民開辟了另一個“戰(zhàn)場”進行自嘲:“收盤了,股民小劉合上電腦,用滾燙的開水泡制一碗騰著熱氣的老壇酸菜面。中國股民更偏愛拉上窗簾,在黑暗中享受這獨特美食。江浙一帶的股民口味清淡,他們往往不加料包,由臉頰自然淌下的熱淚補充恰當?shù)柠}分。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大部分憂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