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冠軍?!奔易辶料?、萌娃“身著”沙溪小吃……5月5日,由沙溪鎮(zhèn)人民政府、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主辦的沙溪“四月八”民間藝術巡游活動在沙溪圣獅村和象角村舉行。這場巡游活動除了精彩的龍獅鳳舞等傳統(tǒng)表演,還融合了“百千萬工程”、村BA、沙溪美食、新潮服裝等現代、時尚元素。這既是一次新時代的非遺民俗大展會,也是沙溪以文旅融合為抓手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生動體現。

沙溪“四月八”活動熱鬧非凡
早上8時,伴隨著鞭炮鑼鼓聲,沙溪“四月八”民間藝術巡游在圣獅村小學起步。隨后,近3000人的巡游隊伍浩浩蕩蕩前行,沿著圣獅村和象角村進行巡游。
上午10時,當巡游隊伍來到圣獅文化廣場時,現場早已人聲鼎沸,氣氛熱烈。在一陣陣喝彩和鑼鼓聲中,56支巡游隊伍依次亮相。只見一條條巨龍靈動飛舞,它時而昂首擺尾,時而盤旋游走;一只只醒獅步伐靈活,時而蜿蜒騰挪,時而翻騰跳躍,現場氣氛的隨著表演的推進,一步步走向高潮。

記者看到,巡游隊伍中,除了龍獅鳳鶴、魚蝦蟹將等傳統(tǒng)民俗隊伍外,還有“百千萬工程”鄉(xiāng)村振興、村BA雙冠王球員、沙溪理工學校服裝模特展示隊、沙溪幼兒園“金吒角仔”隊、電音三太子等極具時代氣息、本土特色的巡游隊伍,為市民游客獻上一場多元的非遺民俗文化盛會。
“金吒角仔”隊是由沙溪鎮(zhèn)中心幼兒園組織的21名萌娃組成的沙溪美食方陣,他們身穿各式沙溪小吃服裝。該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沙溪有著豐富的飲食文化,例如欒樨餅、蘆蔸粽、煎堆、金錢圈,每一種都是沙溪人的共同記憶。孩子們身穿形象可愛的造型服裝亮相巡游,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沙溪的美食文化?!?/p>
令人驚喜的是,村BA“冠軍牛”家族也來到巡游活動現場,只見這頭彩扎“冠軍?!庇兄鴾仨樀难劬?,牛耳一開一合,形象逼真而靈活。據悉,這是由非遺傳承人阮文湛耗時三個月,以村ba“冠軍?!奔易鍨樵?,精心制作的彩扎“冠軍?!蹦概Ec牛犢作品?!爸谱鳌谲娕!试窍M鸦@球運動所承載的拼搏精神傳承下去,讓球員們頑強不屈的斗志代代延續(xù)、發(fā)揚光大?!比钗恼空f。
喚醒村民、游子童年記憶
巡游隊伍所到之處,觀眾如潮。舞龍隊每次一停下腳步,不少村民、游客都爭先恐后從龍身下鉆過,沾沾福氣。
21歲的阮女士跟著人群鉆過龍身后,快速拿起手機拍照打卡,記錄精彩瞬間?!拔以诎遘芥?zhèn)上班,昨晚特地回來,就是為了觀看巡游活動?!比钆渴巧诚蠼谴宕迕瘢荒暌欢鹊摹八脑掳恕毖灿位顒幽哿怂耐暧洃??!靶r候只要一到‘四月八’我可開心了,村里家家戶戶都很熱鬧。那時我坐在爸爸的背上觀看,巡游隊伍走到哪兒,我跟到哪兒。”阮女士動情地說,“現在的巡游隊伍是越來越龐大,不但有傳統(tǒng)的龍獅隊伍,還有‘冠軍?!谰叱霈F,表演的人也由老師傅變成了年輕一代。”

對于生活在外的游子而言,“四月八”巡游活動承載了他們的家鄉(xiāng)記憶。62歲的薛女士是沙溪本地人,十幾歲便去了澳門工作和生活?!拔乙恢睜繏熘业募亦l(xiāng),每年一到‘四月八’,我們便會回來觀看活動?!毖ε空f,“如今看到‘四月八’巡游活動得到傳承,活動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心里很開心。我們的家鄉(xiāng)如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沙溪游玩?!?/p>
非遺文旅IP賦能“百千萬工程”
沙溪“四月八”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流傳于沙溪鎮(zhèn)圣獅村和象角村,是中山市內最富有群眾基礎、最能體現鄉(xiāng)村文化魅力的民俗活動之一。在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圣獅村和象角村都會舉行傳統(tǒng)民俗巡游活動。2008年11月21日,沙溪“四月八”入選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10月16日,入選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沙溪鎮(zhèn)歷史上名人名家輩出,享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等諸多美譽,目前擁有16項非遺項目,居全市之首?!鄙诚?zhèn)黨委書記黃景輝介紹,近年來,“非遺+文化+旅游”已成為沙溪鎮(zhèn)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今年,沙溪在往年“非遺旅游文化周”成功舉辦的基礎上,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4月30日至5月5日,沙溪通過非遺文化展、非遺圖片展、粵港澳大灣區(qū)籃球賽、村show聚樂嘉年華、親子廚藝大賽等一系列活動,為游客帶來一場集運動、美食、文化多元于一體的多元文旅盛宴。
據統(tǒng)計,本次非遺文化周期間,沙溪共舉辦活動57場次,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沙溪“四月八”、“沙溪非遺旅游文化周”等話題熱度攀升,曝光量突破300萬。
黃景輝表示,當前,沙溪正以便捷的交通、獨特的文旅資源優(yōu)勢,吸引著大灣區(qū)乃至全國的游客紛至沓來,書寫著農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嶄新篇章。未來,沙溪鎮(zhèn)將持續(xù)做強時尚、美食、非遺、體育四大文旅IP,全力打造“旅游沙溪、消費沙溪”,構建“三區(qū)協(xié)調、南山北水”高質量發(fā)展新格局,為“百千萬工程”寫下生動注腳。
記者:袁嬋
◆編輯:吳玉珍◆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