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水之約,架教研之橋!中山石岐中學與六枝十一中頂崗交流譜教育新篇章
發(fā)布時間:2023-11-08 來源:中山+

10月9日,細雨霏霏,煙霧迷蒙,中山市石岐中學匡香華、邱嘯林、薛書玉三位老師肩負使命,跨越千山萬水,來到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qū)十一中(以下簡稱“十一中”),開展為期兩周的頂崗交流活動。同一日,對方學校也派出丁夢嫻、徐碧蓮、余庭夢三位年輕的老師到了新的學校、新的崗位。這是為響應國家東西部協(xié)作號召,進一步深化廣東省中山市與貴州省六盤水兩地的教育結對幫扶的舉措。“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此次教育合作,為兩校教育教研方面的協(xié)作,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意義深遠。

對于頂崗交流活動,石岐中學的三位支教老師,克服了教學的繁重、地域不適等困難,高標準嚴要求履行了教學職責。他們在完成正常的教學工作量的同時,邱嘯林、薛書玉兩位老師分別上了一堂公開課、一場科組研討交流活動,并且不定期地提供優(yōu)質示范課。匡香華老師為九年級學生開展了兩輪講座和一場科組教研交流活動。另外,為加強與十一中的文化交流,中山市石岐中學星語文學社推出了二期十一中14篇美文。貴州一行,雙方學校在語文、數學、英語教育教學領域上,取長補短,優(yōu)勢融合。

石岐中學三位支教老師。通訊員供圖

匡香華是石岐中學派出去支教的語文老師,是一名作家,兩年前曾經把自己寫的校園小說《小心蹚過成長這條河》捐贈給學校。聽說作家要來上語文課,孩子們興奮之情溢于言表。匡香華的語文課重視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課堂氛圍愉悅活潑、靈活民主,這讓他們對語文課有了特別的體驗,他們不自覺地成了匡香華的粉絲,課堂內外,他們紛紛找匡香華在語文書上,作業(yè)本上簽名。

匡香華老師在課堂上。通訊員供圖

為了播下文學的種子,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愛上寫作,匡香華對孩子們的閱讀引導,作文指導非常用心。石岐中學星語文學社是本校的校園文化亮點,匡香華有創(chuàng)辦文學社的經驗。在全面了解孩子們的寫作基礎后,她率先將班級收集到的6篇精品美文整理成電子版,對方學校非常支持,相關老師迅速整理好了自己班級優(yōu)秀學生的電子作文。就這樣,在支教老師來校短短的數天后,星語文學社公眾號就推出了一組十一中美文特輯。第二周周五,石岐中學星語文學社又推出了一組從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精心挑選的七篇美文。十一中張無窮校長原本就有創(chuàng)辦文學社的設想,這一下更堅定了創(chuàng)辦文學社的決心,并將之快速提上日程。

針對語文學科受冷落被邊緣化的尷尬處境,匡香華還為語文科組老師做了《從課堂內外體驗中提高學習的興趣》的專題講座。為了保持孩子學語文的熱情,她談了自己的管理、課代表團隊建設,語文實踐活動的多樣化和豐富性。這些做法都得到老師們的認可。

邱嘯林是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深資數學老師。他愛護學生,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經常主動和學生交流。邱嘯林承擔初三兩個畢業(yè)班的數學教學任務,把石岐中學先進的中考備考經驗帶入支教學校。在全年級數學公開示范課上,邱嘯林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啟發(fā)學生一題多解拓展思維廣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邏輯推理,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觀察、討論,探索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使整節(jié)數學課充實而精彩。

邱嘯林老師在教學。通訊員供圖

對于雙減政策后如何布置數學作業(yè),邱嘯林作為在科組會議主講老師時談到了自己的獨特看法,依據挑戰(zhàn)性學習目標,要精選精編學案,多一點探究性的作業(yè),少一點機械鞏固性的作業(yè)。設計分層作業(yè),滿足不同學生差異。A類作業(yè)打基礎樹信心為主,讓每個學生都覺得可以順利完成。B類綜合性和思維性稍強作業(yè),需要一定的知識與技能,能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大有裨益。巧妙設計跨學科的作業(yè),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物理、生物等其它學科的趣味性和關聯性。老師們都覺得這種多元化的分層的作業(yè),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更容易引發(fā)學生自主探索興趣,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值得提倡。

薛書玉是一名有愛心、有耐心的英語老師。她除了七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外,還需代理部分班主任工作。在拿到班級學生名單的第一天,她就開始研究學生個性,了解家庭背景。對于親情缺失的留守孩子,薛書玉總是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她的溫和親切,讓孩子們一看見她,常常不由自主地圍過來。

薛書玉老師在課堂上。通訊員供圖

就教研方面,薛書玉老師與十一中英語科組英語教師作了交流分享。薛老師分享了石岐中學英語科組集體備課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流程,日常教學中的課堂內容安排、并就作業(yè)設計以及培優(yōu)輔差方案展開討論。在新課標解讀環(huán)節(jié),緊密結合貴州省六盤水市中考英語考情,以一節(jié)讀寫課程為例,深入淺出地和英語科組老師一起解讀新版英語新課標與舊版課標的變化,并針對這一變化和中考英語考情,探討如何落地課堂達到更好的課堂學習效果。在本次聯盟教研活動中,雙方學校英語教師積極參與,進行熱烈討論和經驗分享,達到了較好的交流效果。

在有限的支教時間里,薛書玉用心用情對待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作業(yè),每一個學生。她說,支教兩周,每天5節(jié)課都是常態(tài),每天都過得充實愉快。這忙忙碌碌的支教工作使她快速成長。

離別之際,當匡香華收到一封封學生早已準備好的長信,薛書玉收到孩子們精心制作的小禮品,邱嘯林被孩子們喊著拉著留影時,三位老師幸福感油然而生。

學生給老師們寫的長信。通訊員供圖

此支教之程雖然短暫,然師者如光,微以致遠?!扒嗌讲徽Z仍自在,微水無痕亦從容?!笨缭角Ю锏膹V東中山與貴州六盤水兩地的教育協(xié)作,以愛心鋪路,真誠為伴,續(xù)寫了教育新篇章。


編輯 方嘉雯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陳浩勤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